生態友善品牌 —— 琵鷺漁產

連結社區力量,實現保育經濟共存之路!

品牌介紹及理念

讓琵與鷺成為魚塘濕地保育的代言人!

        「琵鷺漁產」始於「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魚塘內,以生態友善的方式養殖塘魚及塘蝦,期盼成為本港生態保育及社會經濟價值兼容的漁業生產模式。透過賦權漁民自主、結合社區參與,讓魚塘濕地及傳統漁業的價值被消費者及企業看見,喚醒大眾對雀鳥保育及魚塘濕地的關心,帶動大眾對土地環境的關懷,從而得到更大的社區支持。 品牌支持堅守天然傳統養殖的漁民及社區、保育漁耕地、保障香港漁產安全及糧食自供率、維持人及雀鳥食物來源穩定。 品牌亦冀透過高質量的漁產,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及為漁產增值,收入將支持漁民作可持續養殖及雀鳥保育工作、造就及宣揚雀鳥友善的環境,實踐「人鳥和諧 自然長存」的願景。

兼顧環境保護,在餐桌上實現生態保育!

       我們期待更多企業及大眾認同及延續生態友善的保育理念,將土地到餐桌的力量連結起來關注生態,願意以行動一起為守護琵鷺而努力。祈願不久以後,大眾與琵鷺能享受本地漁產的滋味、魚塘美景依然保留、琵鷺安心在港渡冬度冬飛翔。     

 

品牌源起

「傳統真的毫無價值、必須淘汰嗎?」這是此時代必須思考的命題。

面對時代變遷,傳統總率先被捨棄,但蘊含智慧的傳統漁業才是最有利水鳥的操作。

但是,本地淡水漁產業正面對不同威脅:平價進口魚一蘿蘿傾銷、老漁民一個個退下、卻沒有一班新人進場…… 我們不忍傳統漁業被時代摒棄,我們決心踏入漁業領域,賦權理念相近的新一代一起建立新品牌,將生態及漁產合併並加入新活力,建立具生態價值的新品牌,透過與社區的多方合作,推廣並強化食魚之中的生態價值,為本地漁產增值。

我們明白答案在於將本地魚的價值及故事被看見,提升本地魚於市場辨識度,才可令產業可持續發展,才可保育當中的密不可分生態價值,證明自然就是最好的選項。

了解品牌的生態友善措施:

  • 生態魚塘已獲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優質養魚場」認證
  • 使用對環境同雀鳥友善的方法飼養塘魚及塘蝦
  • 拒絕任何阻礙 或驅散雀鳥使用魚塘空間的設施
  • 使用低密度的養殖,減低魚蝦患病機會
  • 以自然方式維持魚塘水質的生態平衡與穩定
  • 使用高質飼料及麩粉如花生麩
  • 飼養過程絕無使用任何用藥、激素、抗生素及有害物質(例如孔雀石綠)
  • 收成後維持低水位一個月,讓雀鳥有足夠時間捕食塘底的雜魚

認識「」與「」:

Alt Text

「琵」— 琵鷺

香港現存兩種琵鷺物種,為人熟悉的是黑臉琵鷺。琵鷺覓食時運用如「匙羹」的喙,於淺水濕地上不斷左右來回擺動覓食。 過去因濕地被發展、環境污染等原因,致黑臉琵鷺全球數量大幅下跌,曾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級別物種。經過數十年多方保育,數目才得以回升,現列「瀕危」級別。縱使全球數量回升,根據「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的數據,黑臉琵鷺數目在港近十年內並無明顯增幅,反映香港本地的濕地保育情況不容忽視,需要大家保護和關注。 目前黑臉琵鷺的度冬最大據點在台南魚塭濕地,香港的米埔及內后海灣濕地一帶,亦是其中一個黑臉琵鷺來港度冬的主要棲息地。牠們每年由南北韓西部海岸遷徙南下度冬,途經香港休息及補給時,魚塘正正是牠們喜愛並重要生境之一,亦是支持牠們補充體力、繼續旅程的重要的棲息地。 黑臉琵鷺對棲地忠誠度極高,保育棲地就是保育牠們的最好方法,令牠們的族群數量穩定回升。

Alt Text

「鷺」— 鷺鳥

本港有約十種以魚塘為主要棲息地的鷺科雀鳥,包括耳熟能詳的大、小白鷺。鷺鳥愛吃濕地的小魚蝦毛,故經常出沒於魚塘,尋找覓食機會。 香港的鷺鳥大多為冬季遷徙鳥,於米埔及內后海灣濕地一帶魚塘覓食度冬;部份鷺鳥則為留鳥,於夏季時留港並於魚塘及鄰近地方築巢、繁殖、孕育下一代。雖然大多鷺鳥物種在全球族群上並無滅絕危機,但牠們夏季在港繁殖數目均有下跌趨勢。全球鷺鳥物種及數量較多,在食物鏈中擔當重要角色,維持生態平衡及生物多樣性。保育魚塘濕地及維持生境質素,對保育每一代雀鳥族群有莫大助益。

品牌的價值

「琵鷺漁產」遵從「社會經濟自然兼容模式」(Social-economic-natural complex Ecosystem approach),並以生態價值為本地漁產增值,令大眾明白傳統漁業及生態有緊密關係,當中的收入支持堅守傳統養殖的漁民及雀鳥保育,作為本港生態保育及經濟價值兼容的演示。

SDGs

品牌的工作及價值達到以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mage
Image

NbS

「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是指保護、可持續管理和恢復自然及改造生態系統的行動,以有效且適應性的方式解決社會挑戰,同時為人類福祉和生物多樣性帶來裨益。(國際自然保護聯盟, 2016)

香港正面對的漁業及社會議題:

1

食物安全 (Weak food security) 及 自給率低 (Low self-sufficiency rate)

2

市場辨識度不足致漁業萎縮(Insufficient income)

3

濕地及生物多樣性受威脅(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biodiversity loss)

4

人鳥衝突 (Conflict between fish farmers and birds)

5

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 (Disaster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琵鷺漁產」生態魚正是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

社會:

漁業社會 — 賦權年輕漁民加入產業,收入投放在魚塘管理/運作及可持續漁業發展中,令漁民有所得益;
大眾社會 — 透過於社區推廣漁農產品,將生態保育成為主流教育;
食魚教育普及 — 以友善養殖推廣漁業的「食魚教育」,研發食魚教育教案,設計教育及漁業/魚塘體驗活動;
傳統文化 — 保留及傳承被列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的傳統淡水魚養殖技藝,凝聚青年社群投入地方創新。
食物安全 — 為香港漁農自給率出一份力,讓港人有選擇本地出產的漁農產品的權利

經濟:

經濟效益 — 引入全新模式,透過生態價值提升產品自身價值,提高漁民收入;以生態帶來經濟的增益,從而改善漁民對雀鳥觀感,減緩過去人鳥衝突矛盾
帶動永續消費模式 — 廣泛推廣大眾對本地魚的品牌認知,以消費力支持社區與保育

環境:

生物多樣性 — 締造「生物多樣性淨增益」,保育魚塘濕地,以維持棲地上的生物多樣性;
應對氣候危機 — 發揮「海綿作用」,短暫儲存暴雨帶來的洪水,減低鄰近低地水浸的機會,帶來天然緩衝功用,抵禦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風險。

「琵鷺漁產」以社會、經濟、環境三者並存及受惠的模式營運,以可持續的方法達致多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處於起步階段的我們,現需要大家的支持,才可以與魚塘、漁民及雀鳥一同走得更遠。

支持「琵鷺漁產」出品生態漁產!

作為保育琵鷺重要生境的最堅強的後盾,號召大眾及企業共同參與「《桌桌有魚》生態魚認養計劃」

企業合作及查詢: 23774387 / fishpond@hkbws.org.hk

hkbws logo 2019 80

A charitable organization incorporated in Hong Kong with limited liability by guarantee.

 

Registered Charity Number: 91/06472

 birdlife partner 100 BirdLife Partners

Follow Us

Copyright © 2024 HKBW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 Development By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