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傳媒人區家麟在較早前抽空再來到上水塱原,了解他於八月插秧嘅生長情況,經歷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後,Allan 所種的稻米現在已熟啦,可以收割啦!
「香港觀鳥會禾花雀保育大使」高永文醫生身體力行在塱原濕地插秧種稻,他較早前脫下醫生袍,放低了聽筒,在炎陽高掛下於田間黙黙耕耘,希望在秋天晚造米期間遷徙來到塱原的禾花雀有一個食物充裕的棲息地,亦藉此呼籲支持本地農業。
黃胸鵐在全球的分佈曾經十分廣泛,牠們在整個古北界均有繁殖。但由於被過度捕殺,數目銳減。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於2017年把黃胸鵐列為極危。蒙古是少數仍有黃胸鵐繁殖的國家,但過去極少詳細研究,現有資料已經過時,而當地研究這物種的資源亦相當匱乏。
黃胸鵐,學名Emberiza aureola,俗稱「禾花雀」,曾是一種極度普遍並廣泛分布于歐洲和亞洲的鳥種,但根據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黃胸鵐的數量不但出現災難性的劇減,數量在1980至2013年間下跌了9成,其分布範圍更縮減了5,000公里,主要原因正是過度捕殺。
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指出:「黃胸鵐早期的繁殖地範圍遼闊,由西至芬蘭、白俄羅斯及烏克蘭,中至哈薩克、中國及蒙古,東至俄羅斯、韓國及日本北部。牠們曾經是西伯利亞一帶其中一種數量眾多及分佈廣泛的繁殖候鳥。每逢秋季牠們會聚集成群,沿中國東部遷徙至亞洲南部及東南亞地區越冬。由於黃胸鵐在遷徙中途站及度冬地均會大群聚集夜棲,這令他們容易被一網打盡。」
地區內許多物種的種群趨勢所知甚少,越來越多證據顯示黃胸鵐的減少可能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而實際上可能有更多亞洲常見雀鳥正面對更嚴重的問題,而我們需要更全面地了解現況,才能更有效地處理問題。」
余日東認為:「東亞地區現極需要一個各國共同進行的監測活動。而中國、日本、韓國和俄羅斯之間新簽訂的協定成為整個地區共同發展協調監測候鳥的第一步。由於現時情況嚴峻,遷徙物種公約已同意在2017年或之前,於黃胸鵐的分布地區制訂復育黃胸鵐的國際行動計劃。」
由於中國南方的野鳥偷獵問題嚴重,香港觀鳥會於2014年得到「關鍵生態系統合作基金」(CEPF)的資助,在非法捕鳥情況猖獗的廣東和廣西兩省沿海地區開展一項保育計劃,除了促進當地保育團體在宣傳教育及監測的能力外,更一起合作遏止非法捕鳥及吃野味的問題,希望長遠地糾正這個被視為中國人的不良陋習。
要保育禾花雀,除了用口去講,還需要你的手去做!
在2018國際禾花雀關注年,我們推出一系列禾花雀生態
詳情及報名:https://goo.gl/forms/
黃胸鵐,學名Emberiza aureola,俗稱「禾花雀」,曾是一種極度普遍並廣泛分布于歐洲和亞洲的鳥種,但根據Conservation Biology期刊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黃胸鵐的數量不但出現災難性的劇減,數量在1980至2013年間下跌了9成,其分布範圍更縮減了5,000公里,主要原因正是過度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