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魚教育 - #fishntrip
食一條魚,感受本地鮮味,認識食物走過的旅程與價值。接受學校/慈善團體報名。

小學自然教育活動
STEM、生態藝術、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課程配合小學的學習範疇,希望以有趣形式呈現生態知識給學生外,提供一個平台讓學生親身近距離接觸,了解本港的生物多樣性,從而產生興趣及願意承擔環境保育的責任。
導賞活動 -「探索魚塘生態及文化之旅」
學習不只局限在課堂中,師生將到戶外去親身體驗新界西北這大片魚塘當中的生態及保育價值,了解本地魚塘的傳統運作,並在地思考一下生態保育及城市發展的平衡。
中小學生態導賞活動現正接受報名!
學校講座 - 「本地塘魚養殖業及生態可持續發展」
讓學生初步認識本港連片魚塘的生態價值及其運作,並透過互動提高學生對濕地保育的意識及水鳥的興趣。
中學及高小學生適用,講座正接受報名!
(地理科)專題研習 - 濕地與城市的角力
活動會以南生圍作切入點,剖析國際重要濕地- 后海灣一帶近六十年的環境、人文及生態的變化。
(生物/科學)專題研習 - 魚塘生態探索
透過測量水質非生物因子及雀鳥調查,探索魚塘操作與生態的關係!

生物多樣性到校講座及展覽板借用
2011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延伸至香港,政府自2013年積極制訂《生物多樣性策略和行動計劃》,希望加強本地保育工作,鼓勵市民認識本地的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