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燕巢調查工作十五年

燕子研究組(下稱燕子組)是香港觀鳥會8個鳥類研究組其中一員,成立於2003年,

主要目的是研究在香港繁殖的家燕和小白腰雨燕的生態,以及通過各種方法及途徑推廣有關牠們的保育訊息及工作(註1)。

燕子組每年均會在香港各處調查兩種燕子的燕巢數量及使用狀況。2003年創組時,因為只有數名組員,所以調查範圍只能集中新界的元朗市、大埔墟、聯和墟及石湖墟等地。

在眾多鳥類調查中,燕巢調查對參與者的鳥類知識及技術要求的門檻較低,因而較易得到會員支持,亦同時得到同年成立的紅耳鵯俱樂部的長者義工(註2)無償參與,令參與燕巢調查工作的義工人數增至數十人,而調查範圍從2005年起亦得以擴展。

調查範圍的擴大及義工數目的增加,令我們收集到的資料也相應豐富起來。

swallow001

過去十多年來,跟公眾分享很多有關燕子的有趣冷知識其實都是從義工觀察得來,例如小白腰雨燕除了每晚日落時會飛返燕巢夜棲外,在2010年1月香港發生日偏食時,曾有義工報告在日蝕時觀察到小白腰雨燕會飛返燕巢內,但日蝕完結後牠們又會再次離巢外出,這跟鳥類研究及保育組織The Cornell Lab of Ornithology於上月在網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所提及的觀察情況相似(註3)。又例如最初我們以為小白腰雨燕只是在繁殖季後,家燕離開香港飛返南方越冬時,才會進佔家燕巢並加建成為牠們的巢,但後來有義工目睹,原來小白腰雨燕及家燕會在繁殖季期間爭奪家燕的舊巢,而且是可互有輸贏的。再例如原來除了小白腰雨燕會佔用家燕巢外,牠們的巢又會被麻雀及八哥佔用,而且被八哥佔用過的小白腰雨燕巢群落更會大片、甚至整個相連的群落剝落。而在芸芸觀察當中,最考驗我們耐力去找尋答案的資料卻是原來小白腰雨燕要築成一個巢,需時平均長達4至6個月,而且巢材不單只是羽毛及草,更可包括很多人類世界的物料。

除了有關鳥兒及燕巢的資料外,在繁殖季期間協助燕巢調查工作的義工更是極重要的燕巢守護員及安危情報員。由於兩種燕子均愛築巢於各式的建築物外牆上,特別是舊區內樓齡超過30年,甚至50年的舊唐樓的簷口內。這些樓宇近年不是被拆卸重建,便是要進行各類維修工程,而在不同的工程中燕巢也很大機會被拆掉,如果拆巢時是正值繁殖期間,有鳥蛋或未離巢幼鳥在燕巢內,這會影響燕子族群的存活,對燕子的影響是最嚴重的。

我們因應大廈維修問題而跟進的第一個燕巢保育個案就是因為有鳥友及時在大廈翻新工程開展前期通知我們,讓我們有足夠時間聯絡工程負責人及提出相應保育要求。在各個保育個案的跟進過程中,我們需跟各相關工程人員及持份者商議措施的可行性,然後再嘗試因應工程當中的掣肘商討及微調保育措施的細節。由2009年至今,經由鳥友或義工報告,再由燕子組跟進及/或轉介其他政府部門(如漁農自然護理署)處理的個案接近60宗。處理的個案數字看似不多,但由於每次工程的性質、需時及大廈結構都不盡相同,而且大部分工程也需歷時數月,甚至一年,更不時是同期有多宗個案發生,對全以義工組成的燕子組而言,如果沒有義工或鳥友及時通知與協助跟進並報告最新情況,這些需跟時間競賽及花大量時間跟進的工作實在不可能完成。

由2005年起,我們每年均會舉行簡介會及工作坊,讓新加入的義工了解兩種燕子的基本資料及學習燕巢調查的技巧。時至今日,曾參與燕巢調查工作的義工超過250人,約110人現時仍會協助周年的燕巢普查工作,其中69人參與了5年或以上,當中更有17人參與了10年或以上。現時,燕巢普查的範圍雖未能覆蓋香港每一吋土地,但也總算涵蓋了香港18區。每年的燕巢調查訓練除了為燕巢調查工作提供新血以維持每年普查所需的最少50名人手外,更是令更多人了解到燕子這種常見鳥原來也要面對不少生存壓力,更甚是可能要跟隨香港的舊式樓宇因拆卸重建而一起慢慢消失。

除了樓宇工程會導致燕巢被拆,公眾對禽流感及鳥糞的誤解也令燕子可能成為最常被人為拆巢的野鳥。自1997年香港發生第一宗人類感染H5N1禽流感後,很多市民都不願與鳥為鄰,都認為家居一旦有鳥或鳥糞出現就會導致家人染上禽流感的風險。但事實是在2009至2014年期間,漁農自然護理署(下稱漁護署)收集約74,000隻雀鳥屍體,當中只有41隻確認帶有H5禽流感病毒,佔總數0.06%,自2006年漁護署有紀錄以來從未有小白腰雨燕被驗出帶有禽流感病毒,而家燕亦只曾涉及1隻(專家估計是喝了受污染的水致病)。再者由於燕子並非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香港亦從未有觀鳥者或家居有鳥巢的人士染上禽流感的個案,所以因家居有鳥巢而感染禽流感的機會其實可說是非常低。

猶幸各界的愛鳥者近年來都在努力地為燕子、為鳥兒發聲,讓越來越多人知道鳥巢中的鳥兒及鳥糞並不會令附近居民感染禽流感。更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人知道在香港生活的野鳥均受香港法例第170章《野生動物保護條列》所保護。當看見電視大台的處境劇的對白中也曾出現此法例,當看見香港某男歌手在社交媒體分享他下層的鄰居以鳥糞為由,要求拆毀他家窗外有鳥蛋的喜鵲巢,然後有不少粉絲也能留言說出拆鳥巢是違法行為,這代表了此法例現在已不只是執法者或觀鳥者才知道,資訊已成功滲透至社區,亦證明了多年來的教育推廣已漸見成效,鳥兒們的生命將會更有保障。

可是,鳥兒雖然受法例保護,但法例卻阻止不了在香港不斷出現的各項樓宇及基建發展。這些發展均急劇蠶食各類野生動物賴以為生的自然生境,故此需要我們努力的事情還有很多。

最後,我謹代表燕子組感謝這些年來為保護燕子在各方面無私付出的義工及鳥友,但願我們的努力能為燕子及其他城市中的常見鳥爭取多一點生存空間,及爭取多一點時間給牠們適應我們這個變化過份急速的社區。

王學思

燕子研究組 燕巢普查統籌 / 參加燕巢調查13年

swallow002

 

註1:燕子研究組歷年工作記錄,可瀏覽香港觀鳥會討論區(www.hkbws.org.hk/BBS/viewthread.php?tid=8818)

註2:義工,內地稱為志願者。

註3:What Do Birds Do During a Total Eclipse? Observations from eBird and Radar on August 21, 2017 : BirdCast(http://birdcast.info/forecast/eclipse/

 

義工感言

今年因電視台的燕子報導,令到長洲街坊多留意家燕的事情,雛鳥落巢會想辦法把牠放回鳥巢,鳥巢破碎墮地也會掛上膠盒作代用品,這些事情都在社區中悄悄進行。但也因報導,吸引了許多遊人近距離拍攝家燕的相片,引致母鳥棄巢,心感哀傷。

羅秀雯

燕子研究組召集人 / 參加燕巢調查14年

當了燕巢普查義工十多年,每年三月心情興奮又緊張,不知今年有多少老朋友回來。開心的是有雛燕成長,牠們飛來飛去令整條街都熱鬧起來。到八月街道又回復平靜,要到明年再見!

劉耀均

參加燕巢調查14年

在十多年的燕巢調查中,體會到社區的演變,對小燕子來說實是災難。從以前的油漆灰水外牆適宜築巢,至現在的塑膠或輕金屬的裝飾,使燕巢不能黏貼而至丟落,家燕和雨燕們無家可歸!以至每年的數字在下降中!

文權溢

參加燕巢調查11年

每年的燕子普查,就像探訪老朋友一樣,但同時也見證著社會改變影響著牠們的生境。

歐慧妍

參加燕巢調查11年

當了六年的義工,回想第一年帶著小兒巡區,他覺得我在街上「頭岳岳」(頭向上望的意思)的四處查看,很古怪且惹人生疑,硬是要拉我走,我唯有告訴他,我被委派擔任「香港觀鳥會燕子調查組天后專區特派調查員」,是一件重要的差事!往後他便不再阻撓我外出數鳥巢了!

雲紅雨

參加燕巢調查6年

看著小燕回來開枝散葉,心裡總是甜甜的。每年數一數,是習慣也是使命,為社會發展留下科學數據與支持。

李敬廉

參加燕巢調查6年

希望每年都見到燕子回來。

黃浩文

參加燕巢調查6年

早幾年有幸參與燕子組的普查,先後負責過紅磡的兩個區。最初負責的那個區,無論家燕與小白腰雨燕也遇過,可惜後來負責另一區的燕子數目卻每年遞減。

盧韻儀

參加燕巢調查6年

大家都很忙,但這麼忙還願意犧牲自己寶貴的時間,在大熱天進行調查,其後還要整理相關資料。這種付出也許是很微不足道,但我相信積少成多的力量,能給未來帶來希望。所以,我覺得燕子組義工都很偉大,作為其中也感到非常榮幸。

陳煜明

參加燕巢調查3年

燕子捕食許多威脅人類健康的蚊蟲,控制牠們的增長,而人類不自知,動輒毀其家園,很感慨!

黃志強

參加燕巢調查2年

很多人也認為燕子隨處可見不用保育吧,就是這種想法,在城市生活的牠們,棲息地亦逐漸減少。參加普查後,漸漸意識到原來保育牠們是有需要的,觀鳥會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

王子杰

參加燕巢調查1年

 

hkbws logo 2019 80
香港註冊成立的法定慈善機構

及無股本擔保有限公司

 

慈善機構註冊編號:91/06472

 birdlife green transparent BirdLife Partners

社群媒體

Copyright © 2025 HKBW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 Development By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