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
建議可以適量放寬「濕地緩衝區」的地積比率及增加房屋發展密度,吸引發展商以換地的方式將「濕地保育區」內的發展項目轉移至「濕地緩衝區」,並將部分收益投放到荒廢魚塘,加強濕地保育及管理。
本會反對此建議,認為會增加「濕地緩衝區」的發展壓力,有違其緩衝的功能及保護「濕地保育區」的規劃原意。本會擔心高密度開發「濕地緩衝區」會為「濕地保育區」帶來不良生態影響,因此「濕地緩衝區」不是合適的換地選址。這不但違反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的良好保育意向,更與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保育精神背道而馳。此外,本會不能認同「必須容許地產發展方可換來自然保育」的論述。
本會自2012年起在后海灣進行一項由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管理協議計劃,範圍覆該超過600公頃魚塘。計劃鼓勵養魚戶維持傳統的魚塘管理及操作,特別是在收獲塘魚時降低魚塘水位,為雀鳥提供合適的覓食空間。這個棲息地管理及監察計劃能將魚塘養殖業和雀鳥保育達至雙贏的局面,並且保存魚塘的經濟、生態、景觀、文化和教育價值及其舒緩水患的功能。到現時為止,本港已有七個具生態保育價值的地點正進行管理協議計劃,但公私營界別合作在過去十多年間卻仍沒有成功保育的例子。在現有的政策及機制下,管理協議是一個較可行保育魚塘以外的濕地的出路。
此外,現時政府只為「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制訂管理計劃。本會促請政府將管理計劃擴展至姆薩爾濕地以外的濕地,為后海灣一帶的濕地訂立一個長遠及全面的保育政策,以確保每年數以萬計途經香港的候鳥們,能有一個安全及食物充足的中途補給站及度冬地點。
*延伸閱讀:
>>環團呼籲政府著手研究保育方案(2018年5月2日):https://bit.ly/2R6fuCq
>>環團回應南生圍發展商的言論(2016年5月19日):https://bit.ly/2OVNT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