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觀鳥會統籌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2020」已於1月17至19日順利完成,普查結果是黑臉琵鷺有紀錄以來最高,達4,864隻,較去年上升9%,即增加了401隻,亦是過去五年來,四度錄得創紀錄的新數字。然而,在全球黑臉琵鷺大幅增加的同時,在香港棲息的黑臉琵鷺數量卻顯著下降,今年在后海灣(包括香港及深圳)錄得361隻,相較2010年錄得462隻,減少22%,按年下跌1.4%,顯示后海灣濕地生境的素質正在惡化,估計適合黑臉琵鷺的食物減少,保護后海灣生境刻不容緩。
©Evans Leung
黑臉琵鷺再創新高 數目持續穩定上升
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自1994年起首次舉行至今,調查覆蓋全球超過120個地點。綜合過去20多年的數據,顯示黑臉琵鷺的數目正持續及穩定地上升。香港觀鳥會研究經理余日東說:「全球黑臉琵鷺再創新高是個大喜訊,已是過去五年第四次破紀錄。黑臉琵鷺於日本、台灣及中國大陸都錄得顯著升幅,反映今年錄得的增幅並非發生在個別地方,而是整體數量的增加。然而,我們不能鬆懈,因為黑臉琵鷺的棲息地正面臨威脅。」其中,台灣及中國大陸錄得顯著升幅,相比2019年數據,分別上升15.7%及4.4%。全球有超過半數的黑臉琵鷺於台灣度冬,數字亦達新高共有2,785隻,佔總體57.4%。然而,后海灣(包括香港及深圳)、澳門及越南紅河的數量卻明顯下降;當中后海灣的黑臉琵鷺較去年下降5.7%。
后海灣數量較十年前下降 保護后海灣刻不容緩
檢視過去十年的數據,余日東指出:「后海灣的環境素質下降令人十分擔心,數據顯示,正當全球黑臉琵鷺的數量穩定上升時,后海灣的黑臉琵鷺較十年前少22%,整體呈下降趨勢,顯示后海灣的濕地環境惡化,估計適合黑臉琵鷺的食物減少,促使他們不選擇來港棲息。」不單止后海灣,澳門的黑臉琵鷺亦錄得下降。假若大灣區城市發展持續,沿岸環境由泥灘濕地變為城市,適合黑臉琵鷺的泥灘生境將更趨減少,黑臉琵鷺或許在后海灣及澳門消失,故此保護現時后海灣泥灘及魚塘刻不容緩。
普查地點
© WK Cheng
維持后海灣魚塘運作 保育全球瀕危黑臉琵鷺
面對后海灣濕地生境惡化,提升魚塘生態承載力是長遠的保育策略之一。魚塘是黑臉琵鷺喜愛的濕地生境之一,在數量上升的中國大陸,大部份黑臉琵鷺都在魚塘找到,包括福建、浙江及廣東的魚塘;而黑臉琵鷺主要的度冬地台灣,絕大部份棲息於台南的魚塘,顯示維持魚塘的運作能有助保育全球瀕危的黑臉琵鷺,需要長遠維持及增加后海灣魚塘保育工作,以增加香港后海灣黑臉琵鷺的承載量。除了原來已於魚塘實行7年的香港魚塘生態保育計劃,香港觀鳥會建議應增加主動的保育措施保持后海灣一帶魚塘的完整性,特別是維持傳統的養殖運作。例如政府應審慎地批核魚塘區的發展計劃,市民可以更積極支持本地魚塘的水產,長遠有效地增加后海灣的黑臉琵鷺承載量。
欲知更多詳情,可下載以下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