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地繁殖的夏候鳥

在香港繁殖的燕鷗有褐翅燕鷗、黑枕燕鷗和粉紅燕鷗三種,廣泛分佈於熱帶海域,遍及日本南端。牠們每年夏季都會在香港水域的小島上繁殖,其餘時間則在海洋中生活。

每年的四月底至九月初,在來往馬料水和塔門的渡輪航程中都很容易見到燕鷗。牠們多數在吐露港北部和大鵬灣一帶出沒,有時會聚集成小群跟在漁船後面,趁機捕捉被拖網趕出的小魚。在覓食之餘,燕鷗喜歡停在導航浮標上休息,塔門碼頭外的紅色浮標便是其中一個常到之處,市民可以在這裏近距離欣賞牠們優美的姿態。牠們偶然會被經過的快艇嚇走,但不久便會回來。此外,在附近一帶的海面上也會有一些燕鷗站在垃圾上載浮載沉,仿似在滑浪一樣。

在春季的四至五月,有些燕鷗會途經香港趕回北方繁殖,在秋季的八月中至十月中,牠們又會在繁殖完畢後經本港向南遷徙。白腰燕鷗便是其中之一種,牠們在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沿海、阿留申群島以至鄂霍次克海海岸一帶繁殖,渡冬時會南下遠至馬六甲海峽。

在七種遷徙過境燕鷗之中,紅嘴巨鷗和鷗嘴噪鷗都是春季過境遷徙鳥,多在米埔自然護理區和內后海灣一帶出現,通常在四月可見。鬚浮鷗、白翅浮鷗和普通燕鷗則會在本港東北面及南面水域出沒,牠們往往聚成一個個小群,以相當高的速度飛過,而白腰燕鷗和白額燕鷗則多數單隻出現。

其他曾在香港錄得的烏燕鷗和大鳳頭燕鷗兩種,通常只會在非常惡劣的天氣下(例如颱風)才會偶然在香港見到。

 

燕鷗小百科

名稱:褐翅燕鷗(Bridled tern, Sterna anaethetus)

特點: 本地三種繁殖燕鷗中體型最大,數目也最多,每年都有400至500隻。

體型:36cm / 14in

辨認特徵:容易辨認。上體灰褐色,下體白色,額部的白色區伸延到眼後,頭頂和枕部黑色。

 tern002

 

名稱: 黑枕燕鷗(Black-naped tern, Sterna sumatrana)

特點: 體型比褐翅燕鷗小,每年約有100隻訪港,除了利用褐翅燕鷗繁殖的小島外,牠們也會在本港其他地方繁殖。

體型: 30cm / 12in

辨認特徵:身體差不多全白,尾長開深叉,成鳥後枕黑色,嘴和腿黑色。

 tern001

 

名稱: 粉紅燕鷗(Roseate tern, Sterna dougallii)

特點: 和黑枕燕鷗大小相若,是數目最少的本地繁殖燕鷗。近年來香港的粉紅燕鷗數目一直下降,從1996年的100隻跌至2002年的少於10隻,近年數目稍為上升但並不穩定。

體型: 30cm / 12in

辨認特徵:頭頂黑色,嘴細長紅色(五月和八月底有些鳥會有黑色嘴),腿紅色,尾長開深叉,白色下體有時有非常淡的粉紅色。

 tern007

 

燕鷗繁殖的生態

燕鷗的配對屬一夫一妻制,每年大約在相同的時間繁殖一次,具體時間因鳥種和所處緯度而異,每次通常只產一窩。

在本港繁殖的燕鷗會於四月底至五月初到港。在抵步的初期,牠們會好奇地到處考察周圍的環境,然後便會很快安頓下來,在短時間內求偶,有時還會因為爭奪最佳巢位而大打出手。

跟著牠們就在沒有襯墊的地上產卵,鳥巢通常設在峭壁上突出的石面、岩隙或者茂密的小樹叢之中。

到了五月底,大部份的燕鷗都會在孵蛋,體型最大的褐翅燕鷗只下一隻蛋,而較小的黑枕燕鷗則會下一到兩隻。燕鷗孵卵約需要四星期,兩隻親鳥似乎都會一起分擔這工作,雛鳥在六月底到七月中破殼而出,四至五星期後便會學飛。

黑枕燕鷗通常比褐翅燕鷗早一週到達香港,完成繁殖活動的時間亦比後者早至少兩星期。在七月中旬,小黑枕燕鷗已經可以飛行,這時父母會立即引領牠到附近的覓食地點,一方面可以更頻密的餵哺,另一方面又可以向牠傳授捕食的技巧。相比之下,小褐翅燕鷗留在繁殖地的時間比較長,會就地練習飛行和捕食,到了八月中旬,牠們會群集離開繁殖地,而一些較遲產卵的鳥則會多逗留幾個星期。

hkbws logo 2019 80
香港註冊成立的法定慈善機構及無股本擔保有限公司
慈善機構註冊編號:91/06472

 birdlife green transparent BirdLife Partners

社群媒體

Copyright © 2024 HKBW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 Development By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