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

香港觀鳥會由2003年開始統籌全球同步普查,於2017年1月的黑臉琵鷺全球同步普查中,總共錄得3,941隻黑臉琵鷺 (Platalea minor),比2016的3,356多了585隻(17.4%),繼續締歷史新高,反映跨地區的合作確實可以獲得令人鼓舞的回報。今年的全球黑臉琵鷺普查於1月13至15日進行,超過一百多名的研究員、學者,保育專家、保護區工作人員及義工參與,覆蓋東亞地區超過70個的調查地點,包括韓國、日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台灣、海南、廣西、廣東、深圳及香港、澳門、越南、菲律賓、泰國和柬埔寨。

trend

台灣南部曾文溪口仍然是最大的黑臉琵鷺越冬地,當地今年錄得1,810隻。加上嘉義及高雄大群,以及其他地區少量紀錄,台灣今年共錄得總數2,601隻,占總數66%,所占百分比持續上升。在后海灣(香港及深圳)共記錄到375隻,總數比2010年的高峰期462隻相差87隻,下降趨勢持續至今仍未有明顯改善的跡象。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包括海南島)的數量也比去年減少了約9%,雖然去年的數字是歷年之冠,但未來會否持續下降仍有待觀察。我們需仔細研究不同地區的趨勢差異是否反映了濕地管理上的差異或氣候變化。

2017年各地普查結果 

table_2017.JPG

附註: * 並非於普查日錄得,故不計算在總數之內。

為了研究黑臉琵鷺如何選擇越冬地,香港觀鳥會聯同香港浸會大學生物系講師宋亦希博士分析過去多年全球黑臉琵鷺普查的資料及數據,發現人為干擾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自1997年535隻黑臉琵鷺增加至2014年的2,726隻,平均每年的增幅為8%,2017年的增幅更高達17%。位於保護區內或人為干擾較少的越冬地,黑臉琵鷺的增幅明顯較多。而即使近年黑臉琵鷺的數量逐年遞升,但牠們的處境仍然不明朗。重要原因包括很大部份黑臉琵鷺僅聚集在台灣南部及后海灣,一次疫症的爆發或中毒事件已可影響很大部份的種群。另外,更多的研究如衛星追蹤及環境監測對於了解琵鷺的活動範圍、越冬棲地的選擇和各大越冬地琵鷺個體的流動,從而改進環境管理方針是必需的。研究結果剛發表在國際研究期刊“Bird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內。

本會特此鳴謝所有參與普查的各地組織和義工,令是項普查在過去多年得以順利進行,也令各地的黑臉琵鷺得到更好的保護。

 2017全球同步普查期間黑臉琵鷺在不同越冬地的全球百分比

 pie chart

 

 

hkbws logo 2019 80
香港註冊成立的法定慈善機構

及無股本擔保有限公司

 

慈善機構註冊編號:91/06472

 birdlife green transparent BirdLife Partners

社群媒體

Copyright © 2025 HKBWS.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 Development By 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