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網誌 【談笑蜂生】
蜜蜂是人們學習的對象,來笑著談談牠們的智慧及生態吧!
回顧三年釀蜜的光陰
鳥會旗下的生態友善品牌「魚塘蜜語」走過三年,即將踏進第四年了。的確如成立年份一樣,我們仍然像個懵懂小孩,跌跌撞撞地成長,每年要學習的新事物多得很。
還記得品牌第首年,建立品牌、前期工作、構思包裝,所有事情由頭做起,貨品能賣出已自覺很自豪、很成功;
第二年我們躍躍欲試,做了不少新嘗試,試辦Honey Tasting workshop,也試擺市集,期望以「食」作切入點,向公眾講保育故事;
第三年,花期遇上極端降雨,使果樹的花打掉,花果蜂蜜都失收,貨量減少,我們咬著牙關,堅持下去; 到今年,透過市場大家也可能知道,荔枝、龍眼、黃皮等水果大豐收,紅樹林的花也燦爛盛放,蜂與我們安然渡過這次花果期,順利生產今造蜂蜜。
可是,大豐收引來「甜蜜的煩惱」。華南地區多地的荔枝多得濟銷,價格下跌,市場吃不消。很多農作物收成季節短促,除了即時享用最新鮮的滋味外,在指定時間內不收成,果實也大多也只能這樣,由在留在樹上乾萎。這也促使我們思考,有沒有方法可以延長品嚐時期,保留這個季節的風味,同時讓漁民、果農們有經濟上的得益?這促使我們今年也做了一些新嘗試,請密切留意本會最新消息。
市場回饋,是其中一項我們要終身學習的課題。
轉個身,在同時間的台灣,中秋前夕一個路徑不尋常的颱風「丹娜絲」(註一),重創台灣中部的台南及嘉義的鄉鎮,亦破壞不少準備應市的農作物及水果如文旦全都打掉,農民心血全失。
農業面對的窘境,氣候變化下農業受到挑戰。相似的劇本,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上演。
香港亦剛剛經歷了個十號風球(註二),在颱風來臨前夕,農民也要「超前部署」,將農作物處理好;颱風匆匆走過,帶來的雨水令不少農田被水淹浸。
面對世界的未知、難關與迷茫,漁農業仍無懼世事,以柔軟強大的心踏踏實實地繼續照料眼前的生命,打開心胸,應對說來就來的危機。
回到本港,港人對本地漁農業的感受,或許只是十號波後街市賣菜價格波動。事實上,我們必須承認港人消費模式正在改變,如何留住港人的胃口,以行動支持本地農業成為我們的課題。
「港產」兩字含金量高,值得我們支持,不只農業,還有其他產業如蜜蜂般努力,他們都極須支持、在邊緣求存。(詳看今年我們紅樹林日的Social media)
承謝老天眷屬,感恩今年花果豐收,使得今造蜂蜜收成不錯。每次新一造蜂蜜製成,我們總是期待著試新一造的風味,像是每年都拆一份新奇的禮物,未打開都不知道有何驚喜。
今年的紅樹林蜜特色不變,帶海鹽味,花香加重,相信是放蜂採蜜時摻了魚塘附近盛放的荔枝花,團隊們嚐第一口今造的紅樹林蜜時都驚嘆「隻味返嚟喇」。希望大家都也喜歡。
我們的原蜜封面標貼今年改良為防水標貼,也為支持我們的小店及公眾準備了小筆記,我們根據以往的經驗整理一些常見問題,載錄在小單張上,希望令大家了解更多原蜜的知識。




踏入品牌的第四年,或許我們仍然幼嫩如雛,願我們堅持原則,見證每年成長及進步。
再次感謝各位對本地製造及濕地保育的支持。
寫於 2025年7月26日 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
註一:台灣有紀錄以來首個從嘉義登陸的颱風「丹娜絲」於2025年7月6日影響台灣。因少了中央山脈抵禦,風雨令台南及嘉義多處停電、農業受創。https://www.m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9818
註二:香港於2025年7月20日受颱風韋柏威脅,天文台一度發出十號颶風信號。https://www.hko.gov.hk/tc/天氣隨筆/109598/「韋帕」帶來的颶風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