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網誌 【談笑蜂生】
蜜蜂是人們學習的對象,來笑著談談牠們的智慧及生態吧!
這造蜂蜜教會我們的道理
今日出產的蜂蜜,見證了數月前的天氣。
如果大家有印象,自今個春季天氣異常得很,魚塘範圍內的一片樹果,除了迎來世紀暖冬,在今年2月至3月本應花芽萌動、抽穗生長的日子——乾燥得透徹(註一),影響花序發育;而到4至5月,在花應當正開的日子——雨下得正大,連綿兩星期的雨,使整個土地都濕透,果樹經歷了多次黃色及紅色暴雨訊警告(註二)。
蜂農坦言,今年很多果樹的花要嘛不開、要嘛被雨打落;花開了也不排糖、因雨水沖走花蜜。
花沒有成,果又怎會結?
除了龍眼,以知的荔枝、黃皮等水果無一倖免,宣告失收。不止香港,整個華南總體成花、坐果情況不理想。
天氣導致農作物減產失收,直接影響收成。花少果少,蜂農、果農衝當其衝,亦必須硬著頭皮面對;後面的我們,如對生活仍有感覺,或能感覺到氣候異常亦不知不覺間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亦是我們最終必須面對的。
養蜂業屬農業的一種,蜂釀蜜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們與蜂農儘管已盡力能好好保護我們的蜂與作物,但也得看「天」。每年的蜂蜜產量因為環境變遷與氣候因素,產量總是不一。
說實話,今年原蜜的收成很少很少,蜂農也搖頭嘆息。但事實亦是,今年花雖少,但蜂農與蜂群仍以有限的自然資源,出產了今造的蜂蜜,十分難得。
氣候條件不同,除了影響產量收成,也影響蜜源植物生長狀況;即使在同一地點養蜂,蜂蜜會因當年的花況而釀出出不同的蜂蜜風味特徵。
對於專以龍眼花蜜製成的龍眼蜜來說,龍眼樹花期非常集中在特定時段,這意味著蜜蜂採集時間亦非常集中。這些自然元素的獨特組合,造就了每瓶蜂蜜獨一無二的風味與品質。
蜂蜜是蜜蜂的手工藝品,每一滴甘甜背後均具獨特性,可算是大自然的實驗。
以魚塘蜜語出產的紅樹林蜜為例,是產量較少的地方特色蜂蜜,蜂農說,今年因紅樹林的蜂場附近的果樹失收,使紅樹林蜜的純度更高,故今造甜度同海鹽味提高,帶微酸;而今年的龍眼原蜜的花香更強、更long lasting。
蜂蜜風味和顏色的變奏,使其成為值得探索的迷人成分,令我們相當驚喜,也令我們明白到「當下」的重要——去年的味道無法複製;今造的味道,也許下年也無法回味了。
我們也許只能把握當下。
人每天都要進食,食物與人的關係環環相扣。
食物最終教會我們的,是對大地萬物的敬意。
今年的蜜產不多,農業尤其困難,更見珍重,我們將蜂蜜的原味與大家分享。
寫於 2024年7月26日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
註一:天文台數據指,今年首三個月的累積雨量為32.4毫米,較同期正常值147.4毫米少約百分之78。https://www.hko.gov.hk/tc/wxinfo/pastwx/mws2024/mws202403.htm
註二:天文台數據指,今年4月錄6次黃色暴雨警告;5月先後發出9次黃色暴雨警告,其中兩日發紅雨暴雨警告。
https://www.hko.gov.hk/tc/wxinfo/pastwx/mws2024/mws202404.htm
https://www.hko.gov.hk/tc/wxinfo/pastwx/mws2024/mws202405.htm